回到列表
10月30日,海亮股份(002203)发布2025年三季度报告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纯利润是9.25亿元,同比增长5.21%;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达9.95亿元,同比大幅度增长46.59%,显示主业盈利能力明显提升,前三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0.77亿元,同比增长102.30%。
同日晚间,公司披露公告拟设立全资子公司杭州海亮精密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3亿元,聚焦AI算力芯片、数据中心、机器人及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精密散热解决方案,推动从传统铜材供应商向“技术共创型材料服务商”转型,强化在高性能有色金属及新材料领域的技术壁垒与价值链跃迁。
海亮股份表示,本次转型是公司面对AI时代浪潮,主动构筑未来发展的核心战略举措。此举旨在充分的发挥公司在铜材料领域的技术优势和规模效应,将自身核心能力与AI产业链底层关键需求紧密对接。从而助力公司从周期性特征相对明显的传统行业,成功切入技术密集、增长确定性高的科技产业赛道,开拓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此次布局,公司将不只是简单地提供铜材产品,而是致力于成为客户在材料领域的“共同研发伙伴”和“技术问题解决者”。通过深层次地融合AI产业客户对导电、导热、机械强度及可靠性等方面的极致要求,公司将提供从材料选型、结构设计到应用测试的全流程定制化解决方案,以此构建起深厚的技术壁垒和客户粘性,实现从“产品输出”到“价值共创”的商业模式升级。该项目的实施,将有利于公司进一步强化技术壁垒,加快全球化布局进程,优化产品与业务结构,增强整体盈利能力,为公司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
随着全球科学技术产业的发展,消费电子、数据中心、新能源汽车及人形机器人等领域对散热方案的需求呈现多元化升级趋势。铜材凭借卓越的导热性能与可靠性,成为各领域热管理系统的核心材料,其应用深度与广度随技术迭代持续拓展。
新兴领域方面,新能源领域成为核心增长引擎,5G通信PCB铜箔需求迅速增加,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新兴科技领域带来的散热场景也日渐成为铜材需求驱动力。
高盛在2025年9月的研报中预测,到2030年,全球电网及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将贡献60%的铜需求量开始上涨,这一增量相当于当前全球铜消费总量与美国年消费量之和。 AI算力的指数级增长进一步放大了这一需求,2025年全球算力基建预计拉动铜需求约120万吨,占年度总增量的30%。
海亮股份主要是做铜管、铜棒、铜箔、铜管接件、导体材料、铝型材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制造和销售。公司产品大范围的应用于空调和冰箱制冷、传统及新能源汽车、建筑水管、海水淡化、舰船制造、核电设施、装备制造、电子通讯、交通运输、五金机械、电力、印刷电路板等行业领域。
凭借先进的研发理念、连铸连轧、挤压等制造工艺技术,公司产品在全球铜铝加工市场占了重要地位,同时公司积极面向新能源汽车、储能电池、AI数据中心等新兴领域开展铜材研发,有力推动技术创新与高效发展。
目前,公司在新型高端铜管、新经济领域散热用铜管铜排、锂电铜箔、电子电路铜箔、固态电池用铜箔技术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与此同时,公司把握全球布局优势,抓住全球不同市场发展机遇,为客户提供确定性的优质服务。
在全球铜加工行业发展与整合的战略机遇期,公司明确了全球化发展的策略,通过自建与并购等多种方式,实现全球生产基地布局与扩张。目前已成为全世界顶级规模、最具国际竞争力的铜管、铜棒制造企业。在全球供应链不确定性激增的背景下,不断的提高运营管理能力,安全性、保供能力优势凸显。
2025年初,印度市场在消费需求驱动下呈现结构性增长窗口,公司越南、泰国工厂也在年初获得BIS资格认证,有效把握住了印度市场机遇。美国基地目前处于稳健的产能爬坡阶段,展现了较好的发展势头。得州海亮产能增加至5万吨。预计2025年底,得州海亮有望实现可用产能9万吨。
2025年,全球算力、AI经济发展爆发驱动终端散热需求激增,带动公司散热用铜基材料需求。今年上半年,海亮股份接单量相比去年同期增长超100%。
民生证券觉得,AI性能持续演进带来算力和功耗的持续提升,驱动电子新材料一直在升级去满足高功率、大电流、小型化和强散热等更高的要求。电容、电感持续升级保障了AI电源电路的稳定,散热材料持续升级解决了高功耗导致的热能挑战,新材料迭代创造机遇。